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陈昌凤教授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6日 15:35

5月13日,由云鼎国际4118登录、社会科学处举办的第1226期社科大讲坛在腾讯会议举办。本次讲堂特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昌凤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新技术环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的报告。学院教师与学生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报告会。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张冠文主持。

陈昌凤教授分别就伦理与媒介伦理、数据化与数据主义价值观、元宇宙技术在媒介中的运用、算法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陈教授首先从哲学层面,为我们理解新技术伦理提出了思考方向。她强调,每一项智力技术,都体现着一种智力伦理。技术伦理是随实践发展一步步扩展出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等新的媒介实践,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新型的伦理秩序和行为规范。陈教授认为,数据驱动下,“平台社会”兴起,新机制与新生态为用户交互、公共服务注入活力。陈教授认为,可靠、责任等准则依旧是平台伦理中不变的范畴。与此同时,开放的媒介伦理、全球传播伦理等概念也备受学界瞩目。

信息化时代,如何用数据说话一直是新闻媒体热议的焦点。陈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信息传播中的数据价值。陈教授认为,数据通过呈现相关关系会带领我们看到通过常理难以发现的问题。但在数据潮流背后,她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数据主义的隐忧。数据逻辑下,算法技术带来了个性化与公共性价值偏向问题。陈教授指出,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中,我们要保有批判意识,重新发掘人的主体性。

陈教授从技术伦理视角关照当下讨论火热的元宇宙问题。陈教授介绍了不同学者对元宇宙的解释,她认为,交互、想象、沉浸的元宇宙看似去中介化,但其实质是将用户置于一个更大的中介之中,回答元宇宙时代伦理问题的核心观念是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陈教授从情感层面与行动层面进一步讨论了沉浸式新闻作用于用户的机制。

此外,陈教授重点讨论了算法运用中常见的问题:从数据本身层面看,包括数据集的价值偏差、数据量不足的问题、数据样本不全面的问题、数据清洗不净的问题、数据分析模型的问题等;从算法工程师的层面看,包括价值观偏向、对语境缺乏了解、知识面狭窄、结构性误判等。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陈老师围绕新技术环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以鲜活的案例和前沿的理论,为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最后,陈昌凤老师与云鼎国际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就“人本主义如何体现其价值”“师生之间如何更好进行学习交流”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陈昌凤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视角新颖、观点清晰,此次报告对与会师生认识媒介伦理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开拓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主讲人简介】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亚太新闻传播学会联盟(APCA)主席,国际媒介传播学会(IAMCR)国际理事(东亚唯一)。

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重点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著有《智能传播:理论、应用与治理》《算法人文主义:公众智能价值观与科技向善》《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等十余部,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二百余篇。关于“信息茧房”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历史、媒介伦理、媒体技术变迁。

供稿人:王雯漪、史春晖

审核人:王秋亮

上一篇:韩信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篇:【学术讲座】汤景泰:计算宣传与社交媒体中的舆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