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news

新闻学专业实习经验分享会顺利进行
  • 作者:郑历惠 康斯诺 张怡曼

  •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3日 12:26

9月21日下午,学院于文浚楼演播大厅召开“看过世界,再向上生长”2020级新闻实习经验分享会。参加分享会的有学院执行院长常庆和新闻系老师们,光明日报政治经济部记者、2009级新闻系学子刘华东作为实习单位代表特邀参与分享。会议由20级新闻学专业陈涟漪主持。

“这四个月,我全身心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努力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记者。”实习于北京光明日报的孙智蒲以通讯员身份发表30余篇文章,为自己的实习工作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答卷。孙智蒲以“披星戴月”四个字总结自己的实习生涯,他从中提取了“调整心态、观察现场、把握主题、丰富知识”四个核心,着重强调“要时刻注重现场感,生动的同时也要把握客观”的新闻理念,全面细致地向同学们介绍了选题、备采、写作、组版的全工作流程,希望同学们能怀揣对新闻的热爱,在好奇与探索中飞向更高远的天空。

王胜男于济南时报·新黄河视频制作部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她认为,实习是一个不断否定又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误打误撞进入视频制作部的她其实并不擅长拍摄剪辑的工作,在实习初期充满了焦虑与挫败感,但在前辈的悉心指导和自我的打磨锤炼中,她积累了“粗看内容、细看重点、确定结构、去粗取精、重视空镜”的视频剪辑经验,收获了弥足珍贵的成长。她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总结归纳、勇敢提问、大方沟通,为同学们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精神指引。

“如果说投简历是一个扬长避短的过程,那么实习就是一个发挥长处、补齐短板的过程。实习其实就是对你三年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实习于辽宁广播电视台的肇梓铭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从实习单位选择、实习简历制作、工作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出发,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向同学们提出了“新闻工作者要做一名杂家”“要在课程学习中积累创作灵感”“要让书本知识在实习中生根发芽”等中肯建议。

胡婷实习于齐鲁晚报文娱中心,她以“月亮与六便士”为例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实习感悟,“新闻是一种容器,我想让它承载起我视为月光的种种美好,让为我带来感动的月亮依然悬挂在天边为我所见,我却可以用这美丽的容器接住和盛满月光,再用接住的月光去换得几块有用的六便士”。在四个月的时间里,胡婷仔细发掘、探究不同文体写作的侧重点,得出了“文化评论当深入而浅出、专题文章应博观而约取、新闻稿件要闻风而后动”的撰稿经验,也在这些探究中找到了自洽的目光和角度。

总结大会开始前,刘华东专门从北京赶到了济南。即便大会结束后就要马上赶回去工作,但当被邀请作为实习单位代表上台发言时,他仍然一口应下“去!当然要去”。

发言中,他首先对学院发展建设的卓越成果表达了感慨和祝贺,作为实习老师,他对赴光明日报实习的新闻学子的突出表现表达了肯定与赞扬。他认为,实习是同学们学习生涯中的的关键节点,实习成果甚至是很多同学们就业求学的铺路石和敲门砖,同学们应重视实习机会、珍惜实习时光,在此过程中全方位接触不同领域,在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发光发热。他向同学们提出“好奇、质疑、眼界、眼光、守正、克己”的六点要求,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之心、敢于提出质疑、提高眼界层次、敏锐看待世界,恪守“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让手中的笔杆发挥应有的效力,做有热爱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学子。

大会临近尾声,常庆为本次大会作出总结。他对全体新闻系老师的殷勤付出表示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无论是刘华东作为师兄专程赶回来赴会,还是台下同学们作为师弟师妹聆听上一级的经验,这都充分体现了新闻系大家庭的凝聚力和传帮带的传统。学生是山师新闻系最大的财富,希望在校的同学发扬新传学子的凝聚力和互助力,形成更加紧密的共同体。

“只要这个社会还需要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作为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前提,只要这个社会还需要负责任、理性的言论去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理解和包容,那么越是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就越需要新闻学专业的力量”。谈到热议的新闻学相关问题,常庆这样说。他希望学子们用自身所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敢于回应社会质疑,在理论历史和具体生态中不断发掘,探寻新闻专业的真正意义,为新闻传播生态转变开辟新路径。

本次实习分享会为新闻系学子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营造了积极的朋辈互助氛围,于实例中展现出新闻学子实习中的饱满风貌,为学生专业素能提升强化提供了实践助力支撑。学院将继续重视培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丰富增长学生实习经验,为学院学科水平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摄影:康斯诺

上一篇: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扩大会议)召开 下一篇: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成长沙龙”之“新起点、新目标、新体验”学术写作心得报告会